《闻物知命》是一部讲述什么故事的图书
民国时期,时任天津法租界巡捕薄鳯鸣因职务之便,白白得了不少人赠送的干股,家中经营当铺和绸缎庄生意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当铺里收到皇宫典当之物,因归还当物从而与溥仪结缘。薄鳯鸣与民国四公子袁克文交好,两人走动颇为频繁,并以求得袁克文书法为荣,嘱咐儿子薄鑫农学习袁克文的大作。薄鑫农因写一手好毛笔字,常帮人免费代笔写信,被人称为薄秀才。
随着战乱的影响,薄氏家族的命运由此发生巨大转折。1935年银元退出市场,法币隆重登场。此时薄鑫农已在当铺管事,面对国民政府政令,请教父亲薄鳯鸣有何见地,家中银元和金条是否按照政府命令全部兑换法币。薄鳯鸣不看好法币,认为法币迟早会成为一堆废纸,故此,只让薄鑫农兑换家中部分银元用于生活。
进入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,有不少爱国志士跑进天津法租界开展革命活动。薄鳯鸣在管辖内放了不少地下党分子,因此落得一个好名声;薄鳯鸣在法租界认识三教九流之辈,颇有威望。其女薄玉兰因被人绑票,薄鳯鸣请天津有名的流氓头子帮忙拿金条去蓟县赎人。当薄玉兰被救出后,流氓头子因想将金条据为己有,便领着兄弟和绑票一方发生火并。
薄鑫农刚结婚不久,正逢国内全面抗战爆发。日本人在沦陷区恣意妄为,烧杀抢掠,国民生灵涂炭。薄家人支持抗日,为此捐献不少钱财。薄鑫农一心想要加入地下党参加抗日,却遭薄鳯鸣极力反对;日本人为阻挠中国人抗日,在天津掘开多处河堤,加上连日来大暴雨,导致整个天津被淹没长达一个月之久,百姓生活更是雪上加霜。薄家救济难民,为赈灾捐款数万法币。
随着战争的蔓延与政局动荡不安,法租界生意愈发难做,百业凋零。法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失利,此时日本军方狼子野心,天津最后一个租借不得不交给汪精卫伪政府,实际上仍为日本人操控。此后,身在法租界的薄家人失去租借庇佑,吃粮食成为天大难题,而且还要受到日本人的压榨迫害,不得不按人头每个月缴纳苛捐杂税。
日本人投降后,天津仍然处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。人们盼来了希望,但没过多久,随着国内第二次内战爆发,粮食价格飙升,吃饭仍是人们面临的最大难题。老百姓为了生存,不得不典当物件。薄家将大量钱财用于购置古玩,以防法币贬值。随着法币的崩盘,薄家不得不关闭当铺。国民党政权迎来了金圆券时代,并颁发政府令要求任何人不得私藏黄金银元。薄鳯鸣只让薄鑫农将法币兑换金圆券,禁止拿家下金条和银元兑换。
天津解放后,薄鑫农再次将金圆券兑换成新币,开启了新时代生活。中国解放初期,百业待兴,薄氏家族从此没落下来,一家人没有工作,坐吃山空,靠着之前攒下的家底与典当维持生计。
文革时期,四旧风声愈发紧张,为避免家族受到牵连。翟氏将家中红木与紫檀家具当成柴火烧,又和薄鳯鸣一同将家中古董偷偷玩扔进海河,家人在院中埋藏数百件珍品。
薄氏家族终究没能免于破四旧的斗争风波,第一次被抄家,家中之物被整整拉走了十卡车。第二次抄家,红卫兵直接将其赶出宅院,从此一家人住进大杂院。
薄虎城为薄家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人,因家庭成分不好,直到三十多岁才结婚。他从小练武术,力气大,人送外号大力士。薄虎城头份工作是给人家搬运杂物,第二份工作在冶炼厂工作。期间见到无数铜佛像被扔进火炉炼铜,为此感到可惜。由于冶炼厂效益不好,厂里发不起工钱,只能给大家发些破铜烂铁抵工资。薄虎城从小对古玩耳濡目染,尤喜古玩,趁此机会,收藏了不少样式各异不同年代的鎏金佛像。
几年后,薄家人重新搬回自家的老宅子,此时,薄氏老宅早已物是人非,成为大杂院,除了一栋三层小洋楼不能住,其余砖瓦房里住了几户人家。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,演绎出旧时代的冷暖人生。大杂院里有位年迈的老夫妇日子特别清苦,且女人精神极不正常,常常嗷嗷大叫,遭邻居厌弃。只有薄虎城夫妇一直帮助老夫妇俩,老人临走时将孙文所赠物件转手送与薄虎城以作纪念。
何淑琴承担着一大家子人的生活,长年累月有洗不完的衣服,还要挣钱养家。薄虎城每月挣的工资几乎全部拿来购买古玩,甚至还要动用妻子的钱。由于古玩只买不卖,致使家中生活拮据不堪。何淑琴为改善生活,常去医院旁的垃圾场捡煤渣,不免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一身脏,却遭到儿子薄维反感。
薄维自幼听爷爷薄鑫农讲家族故事长大,从小便萌生出家族复兴的念头。在薄鑫农的启发下,薄维起初收藏烟壳,渐渐收藏邮票。因小时学习不好,上课总调皮捣蛋,成为学校叫家长最多的一个学生。薄维痴迷邮票收藏,为买一套邮票,将学校组织旅游需要交纳的三十元钱偷偷买了邮票,后来何淑琴去学校打探才知实情。薄维不仅上小学叛逆,同样在中学时期更加叛逆,染头发、跳霹雳,俨然成为老师眼中的坏学生。
何淑琴内退之后,为了能够挣钱养家,每天不得不骑车去很远的地方刷啤酒瓶子挣钱。薄虎城仍旧把每月微薄工资全部用于购买古玩,以至于家庭发生矛盾,导致何淑琴有段时间无比讨厌丈夫收藏古玩;一次回家路上,何淑琴下坡时骑车不慎摔伤。薄维忽然意识到母亲很不容易,自此改掉恶习,一心努力学习,最后以高分考上天津重点中专。
80年代末,天津沈阳道自发形成交易市场,何淑琴自告奋勇去摆摊,成为沈阳道第一批古玩商。不久后,北京潘家园也有了自发市场,在别人建议下,薄虎城夫妇转战北京潘家园,见证了潘家园旧货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。薄维求学期间周六日时常跟父母去潘家园摆摊卖古玩。起初没有正规市场,自发形成的市场混乱不堪,为争地盘打架,以及小偷横行一方。还好到处皆有真品,且价格便宜,随处可以捡漏,薄维赶上了古玩最好的一个年代。
薄维中专毕业后,进入国企上班,一到周五晚上便去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摆地摊,自此开启双城生活。薄维过于专注古玩事业,从而耽搁了谈恋爱。单位里有几个姑娘对他有意思,结果因为薄维不合群,从而分道扬镳。
薄维亲眼目睹国企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,最后毅然决然做出买断工龄决定,辞职专门去做古玩生意。辞职后,薄维平常在沈阳道替父母看店,周六日去北京摆地摊。
九十年代末,在家人一片反对声中,薄维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开了第一家古玩店,此后古玩事业一帆风顺。因到结婚年纪,遭遇父母逼婚,在一次相亲中找到真爱。
进入千禧年后,薄维事业与爱情双丰收。他先后经历了古玩的大变局,潘家园从无到有,从有走向辉煌,乃至成为中国古玩的一张靓丽名片。因假货泛滥成灾,从而导致后来潘家园旧货市场和古玩城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。
如何打破古玩现有的发展局限,薄维深思熟虑一番,最终决定将古玩摊位及北京三家古玩店全部撤出,自此走上古玩鉴定与收藏教育知识普及的道路,通过对短视频与直播领域不断探索与大胆尝试,最终转型成功,并成为古玩界颇有名望的一位古玩人。
本书披露了鲜为人知古玩行业背后故事,揭示古玩行业的众生相,以及古玩的最终命运究竟在何方。
我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不存在盈利性目的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数据)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